被迫選邊站 ,無可避免的 選舉現象

by 呢喃草

化繁為簡 是一種智慧,但請別讓你的大腦被 制約

化繁為簡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對這詞的解釋非常清楚:「將複雜、困難的轉變為簡單、容易的。【例】他將這個實驗 化繁為簡 ,大大節省了時間和金錢。」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在千頭萬緒的事情當中理出思路來已經不簡單了,然而在面對一件事情時又要考慮各種情況甚至進行決策,那更是勞心。所以,一個人能在複雜的情境中提綱挈領,快速抓出重點的能力,這類型的人往往比什麼都知道的人更具有說服力,因為這是個快速競爭的時代,沒有人有時間慢慢「聽故事」,誰可以快速釐清問題,做出適當的決策,搶得市場的先機,這才是實質的競爭力!

化繁為簡 一種能深思熟慮過後,進而綜觀全局做出合宜決定的智慧,但我必須說的是這是指這個人有能力化簡為繁的人,而不是指直接引用化簡為繁結果的人,以懶人包來說,很多人根本不會去深究了解這問題背後的脈絡,他知道大概,但他不知道這是經過多少考量下如何擷取出的重點訊息,這是個非常危險的現象。因為簡單易記,所以大腦容易被 制約 ! 簡單來說,一個會善於說故事的人,把主線拉出來後,刪去了許多多餘的訊息,中間或許高潮迭起,但最後仍能讓主線一路走到底,但聽故事的人從這些簡化後的訊息去推論、想像,成了跟著走的人,我們記住的往往是對方 化繁為簡 後所要傳達的訊息,不論精彩或正確與否,至少我們的大腦容易負荷,在訊息充斥的時代,漸漸地大腦習慣了這樣的模式,刺激連結反應輕鬆地成了常態性的 制約 模型。

被迫選邊站 就是台灣 選舉現象 裡的無奈

今天是有感而發講選舉方面的事情,但說真的我不太喜歡談選舉,只是碰巧今天又有同事傳訊息問我:「台中火力發電廠造成空汙的議題,想看看中年國民黨男子的看法~」我本不想回應這種問題,但這是挺要好的同事,也就簡略聊上幾句。為什麼她會這樣問,這是因為前幾天,我看到台中市市長廢止台中火力發電廠兩組機具許可的新聞,以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我和她閒聊,台灣人不要核電,不要火力發電,不要貴鬆鬆的綠能,那本土工業要如何永續發展,保有競爭力?股市面隨著消息面走,隨著遠景大夢的趨勢走,所以要特別留意這些新聞可能造成的影響,如果要投資股市,激情和恐慌永遠比事實來的重要。大概就是這樣的對話過程,所以她就以她的認知問了我關於空汙的想法。

但這樣的提問是有幾個問題,首先,先前我是經濟面來談,不是以空汙的角度切入;再者,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國民黨;第三,中火的空汙議題跟國民黨之間的關係是?

一、什麼都不要,那我們要什麼?

以高科技產業而言,最基本的條件是要有充足的支援來維持廠房的運作,這完全沒有妥協的空間。科技發展是可能和環境議題有所衝突,但我們如何降低衝擊是要努力的方向,因為我們目前並沒有本錢二者兼具做到完善。但當所有生活大小事都可以被扯入政治的時候,不管你是用什麼角度去談, 被迫選邊站 就是現實裡的無奈,因為人們往往會以你的回答連結到這背後可能的政治取向,然後幫你自動歸類。但我很單純的就想知道,如果就電力議題來說,我們什麼發電設施都不要,那我們要什麼?一個天天浪漫,晚上限電可以享受燭光宴的美好國度?

二、原來我是這個黨……

會想像我是「國民黨中年男子」,大概有兩個可能原因,第一個是前陣子有段時間我明顯討厭民進黨政策,或許周遭朋友感受到了,但人性卻很奇妙,明明你「不喜歡」A黨,可是他們會自動幫你歸類成所以你「喜歡」B黨,自動幫你圈成敵對黨的粉。第二個原因是全台灣較為中立的選民,只要發表了跟某個政黨政策相同的論述,就容易被歸類為那一方的族群,這也是幾乎無可避免的現象。

舉同事的對話來說,我想問:反對火力發電,所以是國民黨?反對核能,所以是民進黨?這個思考邏輯反應的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簡化的 制約 反應,可以讓大腦的負荷降到最低,而這跟擲銅板一樣,不是正就是反,根本可以不用進行思考。這種大腦 制約 後的誤視,會出現幾個問題。

難道國民黨裡沒有反對核能的人?又或者民進黨裡沒有反對火力發電的人?那這些人該怎麼被分類呢?難道每個人的意志都只能隨著政黨政策走,那這樣的民主十分可笑!更別說一般的社會大眾了,就因為你的想法碰巧和某黨相似,所以我保證你會輕易被他人在心中分類,你除了驚訝之外,你也說不出什麼話來駁斥,畢竟決定權不在你身上。

原來,我長到這麼大,要經過別人告訴我,我才明白我自己的「身世」啊~~~

三、一個問題問一個事物或概念,很難嗎?

「台中火力發電廠造成空汙的議題,想看看中年國民黨男子的看法~」先不論這話背後的起心動念,就字面上來看,我想問的是火力發電廠和國民黨之間的關係是什麼?確切來說,到底是在探討台中空汙的問題還是要探討背後的政治操弄?

這個問法隱含了一個現象,沒有把焦點放在所要探討的問題上,而是把兩個議題混在一起,沒有進行切割,這樣的問題討論通常不會有結果,因為問的人也好,回答的人也好,很難進行有效溝通,因為問問題的人與回答問題的人能否在同一個事物或概念上討論都是未定數,試問能有什麼樣的共識?大部分的情況都是各說各話,當做聊天哈拉是可以,若要深入探究很難。回頭看看目前很多的政策討論,各黨派必須透過不同的主張去張顯各自的差異,強調出所屬群體的關鍵性特色,在互不相讓,搶食政治利益的前提底下,真的隨隨便便就可以找出一大堆這樣的乖誕現象。

我把話說在前頭,若是就台灣「目前」現況來看核能、火力發電這兩項爭議是相對貼切的,因為這兩項爭議背後都帶有政治色彩在其中,你講核電不好,對方有100種理由可以說好,你說火力發電不好,對方也有100種理由可以說汙染不是來自這。這時候你要信誰?只是嘴巴喊喊說長篇大論的,打死我都不信,我信的是能付出具體行動去證明的,如果有人願意去住在這些嫌惡措施旁,那麼我願意相信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和你堅持的信念, 只可惜從來只聞樓梯響啊~~~

這些加入了政治力的「討論」,時間久了會讓我們慢慢看清楚一些現實,一座核四電廠從興建、停工到復工,最後封存、拆解。近30年的時間,最後我們得到了什麼?這座核電廠儼然成為多次選舉時的政黨吸票機、嚴重浪費了大筆的公帑、「還在」尋找替代能源、30年來辯不出具體共識也無作為……這些結果樣樣都如此「光彩耀人」,值得我們把這些糾糾纏纏的「討論」當作是毫無交集兼鬼扯淡的經典巨作!

唉,一個問題一個方向一個共識,很難嗎?杜威;「清楚說明問題就已經把問題解決了一半。 」可惜的是,我們往往在對方還沒能把問題說清楚時,就開始反對了!

被迫選邊站 的 自我應驗 效應

「保衛中華民國」、「守護臺灣」這兩個口號可以說分屬兩個不同的陣營,但指的都是同一塊土地,我個人是覺得很好笑,透過島內互打來捍衛各自的政治價值觀,竟然不是一致對外,這是一種悲哀,更無言的是多數這些口號擁護者挺的是一種空泛價值觀的「相信」,卻不知道政見內容有哪些、這些政策可能對台灣產生什麼影響,你去找十個人問問,我敢肯定七成以上答不出來他們所欲支持候選人的「未來」政見,但對於對方「過去」做不好的政策或觀感,倒是可以提出百百種。

把複雜的各種情感、信念等等都濃縮到這兩個口號裡,以最簡單的二分法來劃分出敵我,把實值的內鬥美化成價值觀的保衛戰,這是政黨操弄民眾最省事有效的策略,而我們也都樂在其中,真不知道是我們比別人聰明懂得 化繁為簡 呢,還是我們大腦的容量比其他國家的人小 ……

所以,就算自己不這麼認為是某陣營的,也會有人幫你自動分類,這是無可避免的現象。只是人性會有些特別的心理現象,有可能你被歸類成某群體久了,你自然而然會認為自己確實屬於那個群體,這歷程首先從別人為你做的分類開始,後來成為內心自我歸屬的判斷依據,最後漸漸地成為這群體裡的一部分;也有可能因為內心的自我防衛機轉啟動,因為別人對我們進行自動分類,而讓我們自身對幫你分類的所屬群體產生反感,以台灣這種藍綠生態來說,就是把這個人推向了相對的另一邊,早期的本省外省人區分,這幾年勞工與軍公教區分,中華民國與台灣區分,都是鮮明的例子。諷刺的是這些人都是同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多少年了,還在玩……

這種讓大腦過度簡化所產生的 制約 反應現象,似乎一直讓台灣在原地空轉,這兩個陣營在重大政策上從來也只是敵對和箝制,所以我們始終看不到推動台灣往前的力量。

延伸閱讀

台灣的選舉,只剩藍綠二種分法?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