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 學校78事 – 裁判不公

by 呢喃草

我們是對的 , 裁判不公 啦

「報告老師,我們想要說剛剛的比賽, 裁判不公 啦!」就這樣一群人鬧哄哄的跑到辦公室,七嘴八舌的說著他們的想法,企圖為比賽的結果翻盤,讓心中的正義得以伸張。

每一年辦班際比賽,一定都可以聽到這些申訴,毫不例外。就算你耐心聽完這些抱怨和訴求,又費盡了唇舌勸導這些孩子,結果通常也只有一個:你不是我們這邊的!

「如果你站在我們這邊,你應該支持我們的想法,想辦法讓結果不一樣。」這通常是大多數孩子對「申訴結果」的詮釋。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的不滿可以從比賽結果延伸到辦理單位,再到仲裁單位,一路為怒氣吹氣,越吹越大,所有相關單位全成了他們眼裡相對的那一方。

現在的社會不乏這樣的現象,當然這也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尤其在這怒火正盛的狀態下,我完全可以理解,只是要化解這樣的情緒,有幾個要素,需要時間、經歷和同理。在這當下,只有抒發可以稍稍緩解,但還是沒有真正解決他們的問題。所以,就有了後面的故事……

導師隔幾天行色匆匆的跑來辦公室,她急著說告訴我們,過兩天就是學生朝會了,她班上的孩子想透過這週擔任學生主席的時間,向全校師生說:這次的班際比賽,裁判不公正!她也已經向學生們勸導過很多次,邀請來的裁判跟任何一個班級都沒有利害關係,而且要提出的具體說明來佐證,她不知道學生聽不聽得進去,但還是會擔心孩子們做出這樣的舉動,所以希望我們能在學生主席報告前留心一下她的稿子,也在旁注意一下是否學生會脫稿演出。

誰說的才是對的?

這樣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裁判是否不公?裁判是一場比賽之中的核心,這個是一點也不為過的,但是,在動機上每個裁判確實沒有和任何班級有利害關係,在判決上,如果沒有明顯的誤判疏失,裁判有其判斷的視角,雖或有誤判的可能,但這都還是他被賦予的自主權力,不容公權力或是各式聲浪挑戰。我想導師勸導的方向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孩子們聽得進去嗎,這又是另一回事。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發言的權利,哪怕他只是個未成熟的個體。但是問題來了,所以我們都應該聽有聲音的人的意見囉?邏輯上來說,那接著就得聽聽這些意見是否有道理,然後權衡改變後所要付出的成本值不值得了。現在的社會太多這樣的狀況,但通常最後的決策,考量的不見得都是公眾的利益,這些經過包裝過後的「 公平正義 」,我也不多談,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判斷的智慧。然而學校不同於社會,有其相對好的地方,這是個「學習」的場域,有比較明確中立的價值和規矩可以遵循,也比較能進行充分的討論及澄清判斷,但是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那麼又有人會問,未成熟個體的意見能算數嗎?好了,這個問題太難,難到我相信不會有答案,先回到成不成熟的個體怎麼界定來說,這個問題如果以一刀切的法律界定或日常常識來界定,真的是合理的嗎?再者,誰說未成熟個體的意見不會有成熟或是優質的意見呢?就因為他們是小學生或是中學生,所以意見該被忽略,18歲以上被視為年輕人代表的大學生意見就可以被接納?又或者,成人的意見就是優質的?在這跟風懶人包充斥的氛圍下,誰又想多深入探究爭議的原委?我們往往用相對多數的概念來決定這一切,相對多數的中小學學生確實未具完整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所以被割捨掉,這倒也看似簡單又合理,同時也增強了這年紀孩子該受「教育」的有力說詞。既然這樣,我們就得假設孩子「都」需要引導,以多數成人認為較正確的價值及作法傳輸給他們。

先 適應環境 ,再談改變環境

把問題抓出幾個重點先處理,才有可能在排山倒海的庶務中理出節奏,所以最後的問題是:這些孩子服了裁判嗎?這個案例中的孩子最終還是照稿演出,沒有把她認為 裁判不公 的想法訴諸全校師生,所以後續要和這孩子及她的從眾們聊的是:你們對於這件事,「現在」的想法是什麼?

比爾蓋茲給年輕人說的這句話說的很好:社會充滿不公平現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適應它。(因為你管不了它)。如果從這個立論來看,基本上是對的,只有在適應的過程中了解問題,才有可能針對問題找出改變的方案,學校是社會的小型縮影,社會上發生的事都有可能在校園裡出現,而我們要教給孩子的就是學會了解及判斷,不了解問題等於是盲目發洩情緒或是盲從跟風湊熱鬧,更不用談能進行自我判斷這件事,通常這樣的判斷和決定也都會是別人的,不會是自己的。

說實話,我並不認為這世上有絕對的 公平正義 ,那是不可能的,我們都依靠自己的價值觀及經驗去進行判斷,其實我們都需要對 公平正義 進行認識及思考,從哈佛醫學生開始要求更多 社會正義 課程也可見我們其實都很缺乏這樣的思辨歷程。但至少我們得先幫助孩子能適應這個環境,否則後續該如何如何做,恐怕都只是空談!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