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小鎮 兒時記事 – 最深刻的畫面

by 呢喃草

1978-1992多數的時間,多數的時間,我在家鄉 溪湖小鎮 度過,腦海裡兒時的記憶至今仍然深深烙印著,尤其是那稻田裡散發出的味道,彷彿成了身體裡的一部分,從感官到感受是一種自動化的自然而然……

我的老家是三合院,一個很典型的土角厝,有著一方小小曬稻穀的埕,建物的四周被茂密的竹林圍著,形成一個隱密的空間,只有兩條路可以進出,一條需要通過左護龍後的小橋與其他同宗家宅形成聯繫,一條則是從稻埕前的竹林穿出去就可以到達水稻田,小時候特別喜歡這條竹林小路,因為這條田溝引水路旁總有許多的小青蛙還有各式各樣的小昆蟲可以抓來玩,我總記得在田埂旁沁涼水裡抓小青蛙的畫面,滑倒了又滑倒,最後搞到整條褲子都沾滿了黑泥巴;對於另一條算是三合院正式進出口的路,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概我三、四歲祖母離世出殯時,招魂幡、棺木還有滿天的紙錢,一行人通過小橋要前往墓地的畫面了。時光匆匆,這兩條回老家的路如今也沒人走踏了。

小時候念過兩間幼兒園,一間在通天宮旁,一間則是在我家前面的志安幼稚園,當時我爸媽已經搬出來到鄰近三合院的透天厝了,所以我對通天宮幼兒園的印象就是老師都會順路騎車載著我和大弟回頂新街,一路上說說笑笑的;志安幼稚園因為就在我家前面,我記得有兩個很清晰的畫面,一個是剛入園老師安排午睡時,我不知道要和誰睡,很徬徨;另一個則是我拉大便在褲子上,我媽隔著伯公廟把褲子拿給老師的畫面。

國小就讀湖東國小,有幾個畫面有時總讓不經意地想起。小二在腳踏車棚旁寫生,大家拿著畫板圍著木棉樹塗啊塗,很靜謐的感覺;小二在教室前花圃和同學背誦九九乘法表,互相比賽誰記得多;中低年級時,穿著黃色雨鞋走糖廠小鐵道放學回家,一路上踩著水窪,在夕陽餘暉下跳跳踩踩自己的影子,單純地自己覺得開心;小五、小六在操場旁的教室,看著老師修理不聽話的同學,從樓上追打到樓下……高年級在塵土飛楊的操場上,日復一日地檢查著指甲衛生紙,唱著國歌等放學;在桌球室裡,數著發球機丟出的球,透著灑落的陽光,一顆又一顆;小六最後畢業典禮前,嚴格的老師讓我們在教室裡放縱了一回,漫天的寶特瓶敲擊聲,是歡欣也是眷戀。

老家水田旁有個我們專屬的秘密樹林,我們在那裏鋪紙板,放自己喜歡的東西,搞得跟小山寨一樣,我們喜歡爬上樹,從樹上看著藍天白雲,童言童語的說明天要怎樣、後天要怎樣,計畫著只有眼前的想望,肩上沒有很長遠的夢想,因為看得少,所以什麼都簡單。現在想想,從那片樹林望出去的稻田景象,是我最常懷舊想起的畫面。 記得「懷舊」一詞在「辭海」中的解釋為「復憶」,又稱為回憶,即人在學習後已遺忘不復記憶的事物,在未經練習的情況下,不經意又會自記憶中重現。而這種復憶的現象大都在休閒輕鬆的時候產生。有人會運用這種感覺去療育人失衡的心理狀態,這種方式即被稱為懷舊治療,其實我想這也應該會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悄然出現,填補當時情緒的感受吧。

溪湖國中,我大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讀書、考試、 讀書、考試,每天清晨七點前到學校自習,那時候的溪湖不時會有濃濃的大霧,現在已非常少見了,我在想或許是因為水田逐漸減少,水氣也跟著減少吧。喜歡在大霧裡,揹著個大書包漫步前行,那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不僅有迎面而來的清新,也有撥雲見日的想像,目標很單純,就是考上自己喜歡的學校,生活也很簡單,就是讀書,生活與目標結合,我總覺得當時的我讀書讀得很快樂,最喜歡看著夕陽從教室窗間逐漸橫移,最後流淌在自己的桌面,很美,真的!國文老師清唱再別康橋、課文裡碧沉西瓜的插圖、好友們在桌邊一起吃從圍牆邊叫來的「垃圾麵」,這些畫面怎麼我都忘不了。這可能就是現在人常說的小確幸,在那樣高壓的環境底下,這些小快樂被留在了,成為身體記憶裡的一部分,偶爾間熊熊看見類似的景像,就又從內心深處喚起,讓嘴角堆滿今昔交錯的喜悅。

1978年到1992年, 在 溪湖小鎮 ,我覺得我很幸福,很安逸。我想可能因為高中以後就離家求學工作,對於家鄉的感覺又是如此美好,所以每每返鄉的時候,總是格外珍惜待在溪湖的時間。或許我個性本來就比較念舊,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這個家、這個小鎮真的處處充滿了撫育我成長的溫暖,我知道我這在外的遊子,不論何時回去,家鄉的一草一木也都會等著我,自我離開溪湖超過二十多年了,它的樣貌並沒有改變太多,而我本以為對它的思念始終不變,這幾年才發現這種想念卻是逐漸在累積,一年又一年的加劇!落葉歸根的念頭竟成了我縈繞在心頭的結,因為工作、朋友圈,我不敢想歸期……

席慕蓉 的《 鄉愁 》是這麼寫著: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 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對我而言,這些畫面不僅不會老去,它們反而越來越清晰……

You may also like